第145章 没学会走,就想飞?(月票加更44)(1 / 2)
第145章没学会走,就想飞(月票加更44)
不提醒还好,一提醒就糟。
张安世的墓被盗,和张安世的儿子的墓被盗,两者的概念天差地远。
关键还在于,旁边就是杜陵。
前者,顶多公安部门给区一级的文保单位通知一声,让看紧点。
后者,得省级部门往上报。搞不好报上去的第二天,上面的工作组就下来。
就像那一年,耿市长要修云冈石窟,还没动工,就被人给告了.第二天,单局长就带人到了大同……
关兴民哪还能坐的住,当即就给领导汇报。
领导当即指示:集市鉴、省厅的所有技术力量,对遗策、玉温明进行鉴定。同时通知长安区,组织警力排查、巡逻。
市鉴的人全被抽走了,还怎么鉴玉再说了,杨志高已经抓了,又跑不掉
送走关兴民,师生俩转头就去省博。
……
林思成开车,王齐志坐在副驾势,一脸唏嘘:“这次欠你人情的,可不止一个公安局,啧,这运气!”
因为不管是申遗、工艺研究,更或是考古,科研项目,但凡与“文物”、“古玩”相关,不管什么活动,都在文化部门管辖之下。
所以,与公安部门相比,要更为直接,也更为便利。
关键的是,之前倒流壶的人情都还没还,这又欠了一桩:张安世墓
林思成暗暗点头:运气确实不错。
如果不是遗策和玉温明,他还想不起来:就是今年初,国务院批准,在西京设立航天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。
大概在七八月,发改委批复,在韦曲镇成立航天产业基地,同步动员征收建设用地,并同步拆迁。
第二年,也就是明年春,征拆完毕,基地开始基础建设动工。地基挖到一半的时候,大概也就是到明年夏天,才会发现张安世家族墓葬。
之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,考古队对墓地进行系统性发掘。然后发现,整整十四座墓葬,已被盗了个大半。
重点在于:除了之前零星的盗掘外,百分之八十的盗掘活动,都集中在一年之内。
说简单点:知道墓葬所在的韦曲镇要被征收后,盗墓份子进行了报复性的盗掘。以拆迁队的名义进驻,表面给农民拆房子坪地,暗地里盗掘。
开挖掘机挖盗洞的见过没有一条盗洞,直直的从拆迁村挖到了陵脚下,整整挖了一公里多。
被盗走的文物有:两乘鎏金铜车马。可以参考始皇陵铜车马:真车真马有多大,这一辆就有多大。
金缕玉衣两件:张安世夫妇。
银缕玉衣四件:子富平爱候张延寿夫妇,子阳都候张彭祖夫妇。
另有列候金印两件、青铜鼎七件,青铜簋四件,青铜钮钟九件,甬钟四件。
另有雁鱼铜灯、傅山炉、青铜雁尊、玉舞人、《论语》、《葬律》、《引书》(医书)、《医药方简》等等等等。
就林思成买的那樽玉温明,连零头的零头的零头都算不上。
知道顶多一年后就会败露,盗掘的同时,团伙紧急销赃。之后主要头目出逃国外,大部份的文物流入黑市。
之后被追回来了多少不知道,林思成怀疑,可能还不到十分之一。
有多少人被问责,林思成也不少知道,但绝对不少。反正爷爷被请去开会,回来后唏嘘了好久。
现在肯定不会了:拆迁工作八月分才开始,才拆了两个来月,估计盗洞也就挖到一半,顶多刚挖通。
不远,就在杜陵往西七八公里那一片。但光是航空基地第一期,就有二十多平方公里。具体在哪一块,林思成还真不不知道。
具体是哪一家拆迁队干的,他更不知道。所以就只能用笨办法:先找墓。
不难找,甚至比王齐志猜测的还要轻松一点。只要找到墓,顺藤摸瓜就能逮到人。最后能落多少人情不好说,但肯定不比倒流壶那次少。
其次,关兴民又要立功了,而且是大功……
暗暗感慨,大切开进省博。
车刚停稳,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下了台阶。人还离着十来步,就笑着打招呼:“林同学,我姓张,叫张平,是姚教授的学生。老师让我来接你……”
林思成怔了一下,连忙迎了上去,王齐志默默的跟在后面。
这次来,是林思成联系的,只说是过来查一下资料,再请教几个问题。但姚汉松依然派了学生在楼下迎接,可见林思成在他心目中的份量
暗暗转念,林思成又介绍:“张研究员,这是我老师,西大文保学院的王教授!”
“哦,王教授,你好!”
笑的比之情更热情,但王齐志还能看不出来,哪个是真笑,哪个是公式化
张平又来接箱子,林思成连忙推辞,三人上了台阶。
应该一直在窗边看着,刚上三楼,姚汉松恰好出了办公室。
先是冲着王齐志笑了笑:“王教授。”
而后又看着林思成,叹了一口气:“我还以为第二天你就会来,结果等了两个星期”
林思成连忙陪笑:“姚教授,不好意思,这段时间出去找了一下研究标本。回来后又研究了一下,所以没顾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