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本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穿越小说 >重生鉴宝:我真没想当专家 > 第142章 东园温明

第142章 东园温明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

第142章东园温明

日头偏西,三人行走在石板路上。

气氛有些沉寂,心情也有些沉重。

叶安宁低着头,默然不言。

她从未想过,偌大的一个村,竟然看不到几个男人。而之所以看不到,不是因为外出打工,而是因为犯罪坐牢,以及犯了罪害怕坐牢,只能外逃

她也知道,普通人一个月也就赚一千左右,一年能存到万儿八千,就算是高收入。

但她从来不知道,为了八千块钱,竟然会逼死人命,逼的两个家庭妻离子散,家破人亡。

下意识的,她又想起昨天晚上,舅舅说的那些话:

“胸有激雷,面如平湖,可拜上将军。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,林思成这样的性格,既能上到云里,也能下到泥里。

不然,他不可能只带个毛都没长齐,屁都不懂的顾明,波澜不起,轻轻松松的从盗墓贼和文物贩子手里弄回几大箱的国宝。甚至于,这些人现在都还在帮他找

为什么犯罪份子并没有因他超高的眼力,超绝的能力,乃至因为年龄,身份,将他视做异类。反倒一见如故,相见恨晚因为他懂,他了解,关键的是,他能融入。”

“叶安宁,你有没有想过,林思成明知道你舅妈在想什么,更知道你在想什么,却一直装傻充愣因为向下才叫融入,向上,那叫壁垒!”

“他不是在畏惧,而是在衡量,他有没有打破障碍的能力,以及需要多长时间。如果做不到,或是太久,那就不要伤害你……”

当时,舅妈还骂他,说他小题大作。但舅舅只说了一句:“明天跟着去看看,你就懂了!”

叶安宁确实懂了:为了八千块钱,就能逼死一条鲜活的生命

甚至于两个家庭家破人亡,更甚至于,死无葬身之地

历史书上有很多,电视里也演过很多,战争年代比这更惨。但当她亲眼见到时,感受着那从未有过的震憾,叶安宁才明白舅舅所说的意思:阶级。

无形无质,却又无处不在。

所以,在普通人看来,自己身上的那些优势全是优点。但对林思成而言,却全成了缺点

说难听点,以他的能力,以后又能差到哪里。为什么没苦要给自己找苦吃,没罪找罪受

说不定,还会被人误解,乃至于受气

这么一想,他没有见了自己像是见了毒蛇一样躲的远远的,就够可以了……

想着想着,叶安宁的心情顿时好了起来,抿着嘴,勾着嘴角。

顾明还莫明其妙,心想叶表姐这心脏可以。刚看她还那么难受,没走几步,竟然就有了笑容

而后,他又给林思成使了眼色。

林思成无动于衷,心里却暗暗的给王教授点了个赞。

感情这东西,最好还是顺其自然,水到渠成的好。但林思成真心顾不上,更没精力和时间。

而既要志同还要道合,还要能包容理解,而且要一直理解,真就挺难。

如果从这一点考虑,叶安宁真心挺合适的。当然,难度不小,他暂时也顾不上,更没时间……

胡乱转着念头,几人进了主街。差不多五点,接娃的接娃,做饭的做饭,街上的人影少了许多。

继续往前,走着走着,一个老太太缩在巷子口,鬼鬼祟祟的招手:“娃子,娃子,你来,你来……”

仔细一看,就之前问过路的那位老太太。

林思成走了过去,在三步外站定:“老人家,什么事”

老人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遍,又看了看他身后的叶安宁的顾明:“娃子,你们是来找宝的吧”

林思成顿了一下:“老人家怎么知道”

老人撇撇嘴:“到这来找陶启志,还能干什么他家东西是多,但他去年就判了,十八年!”

林思成不动声色:“然后呢”

“他家没人了,你肯定找不到了。但娃子,我家也有宝,真的……”老人压低声音,“娃跑了,但娃他爹九年!”

果不然

林思成怔愣着,不知道说点什么的好。

这个年代,这地儿的人这么的明目张胆,他并不奇怪。这是特殊的年代,特殊的发展时期,所造就的特殊的社会现象。

就像陆丰博社村,也到2014年才覆灭。

他是感慨老人所表达的意思:判的越久,东西越真!

看林思成不说话,还以为他在怀疑,老人扯了扯他的胳膊:“你要不信,就跟额去看一看,见了东西就知道了……”

林思成想了一下,又点点头。

老人眉开眼笑,在前面带路,三个人紧随其后。

就巷子里的第二家,一幢砖砌的小二楼,一个三十多岁,稍有些胖的女人在院子里晒豇豆。

刚进院子,老人扣上了铁门,女人怔了一下,站了起来。

“进屋,先进屋,我去拿东西……翠琴,沏茶!”

女人连忙应着,把三人请进屋里,将烧好水,老人抱着一口陶罐进了屋。

林思成瞄了瞄,眼皮微微一跳:汉陶

乍一看,又脏又旧,还歪头扯耳,但就凭罐身上那几道简单的漆纹就能断定,这是从汉代官墓中挖出来的。

存世量极多,价值不高,也就百儿八十。但如果较真,挖的人三年起步。

然后,老人斜着罐子,“哗啦”一声,倒出满满一罐铜钱,铺满了一地。

林思成又瞄了瞄,怔愣的一下,又看着老人。

老人还挺热情:“娃子,你看我干啥,挑啊不贵,一枚一百!”

林思成又扫了一眼:地上没三百枚铜钱也差不多了,但真的还不到五分之一。

极杂,极乱,西汉的币型几乎全有。关键的是,仿的还极真

而且价格也不低:两汉五铢存世量极多,即便是西汉五铢,普通的也就五六十,品相好的才百八十。

而地上这些,真的极少不说,品相也就一般。

这是老人看他年轻,想当肥羊宰。

但来都来了

林思成叹了口气,大致一扫,一枚一枚的往外挑。

每挑一枚,婆媳二人的眼皮就一跳。

真的是早些年男人没进去的时候从村里收的。假的是儿子这些年陆陆续续从外面倒腾回来的,基本真二假八。

真的都做了记号,极细微,婆媳俩自然能认得出来,外人却很少能认得出来。所以就是靠这个,这些年硬是养活了婆媳俩和三个孙子。

五六年了,罐子里的真钱基本没见少。

但这会儿倒好,这年轻人一挑一枚真的,一挑一枚真的

婆媳俩对视了一眼,但没吱声。

真的就真的吧,一枚一百,其实也不亏。

大致挑了七八枚,林思成指了指:“顾明,来,你看一看,这八枚之间有什么区别”

顾明拧着眉头:说实话,除了颜色不一样,他真看不出什么区别。

但和林思成玩这么久,时而就听干爷讲,他至少知道:颜色不同,是因为埋的地方不同,深浅不同造成的,和铜钱本身的关系不大。

所以,他还真就看不出有什么区别

看他不说话,林思成又指了指:“你再和其它的比一比!”

顾明撇着嘴:我怎么比

林思成能单独挑出来,说明这几枚肯定是真的。反而言之,剩下的那些基本全是假的。

但是,即便摆成两堆,他还是分辩不出来,真的和假的有什么区别

顿然,顾明瞪着眼睛,瞳孔里闪烁着清澈的光。遂而,他又嘟嘟囊囊:“我不都说了,以后绝不碰这一行……”

知道就好!

林思成点点头,拿出钱包:“老人家,八百对不对”

老人愣了一下:“对,对!”

她刚刚还在想,这小伙子要是还价,她就不卖了嘞。

老人接过钱,又眯着眼睛笑了笑:“娃子眼光不错,家里干啥嘀”

林思成收起铜钱:“我爷爷就干这一行,在小东门摆摊!”

“噢”

怪不得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