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5章 风波扩大(1 / 2)
殿试名单出炉。
按道理来说,接下来这段时间,众人的目光都应该聚集在这些脱颖而出,金榜题名的人身上才是。
可是,现如今哪怕状元与榜眼的热度加起来,也远远不及探花的三分之一。
这段时间,吴逐春这三个字,算是彻底出了名了,举国皆知。
不过相比于她的本名,人们显然更加喜欢称呼她别的外号。
譬如什么“抛夫弃子的恶妇”、“丧尽天良的瘸子”、“蛇蝎探花”等等,不胜枚举。
太多人就像是闻见了腥味的老鼠了,争相出洞,目的就是为了挖到能够吴逐春的黑料。
因为,这些资料,不仅能够让其他报社,在销量上压倒《长安报》,收获海量的财富。
而且,关于吴逐春的负面新闻,还能成为攻击李讲,摧毁女子科举的无上利器!
如此一举两得,一石二鸟的美事,光是听说便叫人心底痒痒,怎么可能不着手去做?
“这就是某人执意坚持男女同考的结果!”
“千古未有之娼妇,今日却当上了新科探花,若没被发现,她将成为谁头上的父母官?”
“说好的科举森严,庄重神圣,体现在何处?为什么这样的人,能够通过重重筛选,最终还成为了探花?”
“她真的有才华吗?真的具备文压四海,勇夺第三的能力?还是说,某人为了表示自己决策之正确,不惜将一坨烂泥扶上墙?!!”
“怪不得某人至今未婚娶,原来是喜欢这种风情的女子,真是钦佩,真是拜服!”
短短几天的功夫,舆论便发酵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。
不得不说,在大唐,还是有不少厌恶,甚至可以说憎恨李讲的人的在的。
李讲这边不过才刚刚出现一点问题,他们便如同饿虎扑食般,顶着绿油油的眼睛,冲了上来。
不过,真正将整起事件推向顶峰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。
还是这位吴逐春远在平州的丈夫,出面在一家报社发表的文章。
《无德恶妇,抛家弃子,何来颜面得封大唐新科探花?》
在这篇文章中,吴逐春的丈夫,秦启德可谓是声泪俱下的控诉了吴逐春所犯下的种种恶行。
在秦启德的笔下,吴逐春不仅抛夫弃子,虐待婆婆,而且还品行不端。
为了与勾搭的外男远走高飞,甚至不惜伪造自己死亡的假象。
这么多年,吴逐春对待家中的孩子,别说是寄回三瓜两枣了,连一封信都未曾见过,不闻不问,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。
秦启德表示,若不是李讲开办科举,让吴逐春的画像名扬天下。
他甚至不敢相信,这个与自己那位消失的妻子同名同姓的人,居然就是新科探花!
在文章的结尾,秦启德还拍了李讲几句马屁,并且呼吁众人不要攻击李讲。
他认为这一切都与李讲无关,只是被有心之人钻了空子。
如果实在要泄愤,还是骂他好了,是他教妻无方,最终闯下了这场弥天大祸。
不得不说,秦启德这副样子,还是相当唬人的,善良憨厚,相当符合人们心中对于“老实人”的想象。
该文章一出,不仅如同火山喷发般,席卷了整个洛阳,让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三流报社,一夜之间卖爆脱销。
而且最为关键的是,直接掀起了一轮针对吴逐春的声讨狂潮。
数不胜数的人看完秦启德的文章后站出,义愤填膺的表示,必须取消吴逐春的探花身份。
但还有甚者认为,吴逐春的影响,恶劣至极,单单只是取消探花身份,不足以平息民愤。
他们提议,要求官府出面,废除吴逐春的修为,让她永生永世都不得成为读书人。
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些意见比较激进的成员,往往不是男子,而是和吴逐春一样的女子。
“气煞我也!文王与姜圣费尽千辛万苦,才为天下女子斩断艰险,争取来一个科举的机会,这个吴逐春是从哪里冒出来的?”
“她这样私德败坏,品行不端的女人成为了探花,置我们其他女子于何地?置文王与姜圣于何地?”
“我们这些女子,包括我们以后的女儿要是不能科举了,那吴逐春便是万古的罪人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