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01章 常委会上并不平静(2 / 2)
这种偷换概念的方式,将本该聚焦于关键决策者的追责,扩散成“法不责众”的混沌局面,本质上是利用其他常委的政治安全心理,构建起保护自己的“人肉盾牌”。
通过强调陈浩东也曾支持创新,将问题扭曲为“你也不干净”的互撕陷阱,同时将矛头指向“分管领导负责制”,把钱明贵强行钉死在“主责”十字架上————这一招既转移了对自身决策失误的审视,又在常委内部制造“陈浩东揪着不放是别有用心”的对立氛围,试图激发其他常委对陈浩东“破坏团结”的抵触情绪。
刻意混淆“战略决策”与“执行失控”的本质区别,将金融创新演变为非法集资的系统性风险,简单归结为钱明贵个人操守问题。
这种避重就轻的诡辩,不仅掩盖了自身对监管缺失的纵容,更试图将彻查行动污蔑为陈浩东的“政治清算”,以道德绑架和舆论施压的双重手段,迫使他人不敢深入追究真相。
一箭几雕。
陈浩东一时竟无法反驳!
一直在冷眼旁观的纪委书记曾国伟这时候说话了。
“我先说句掏心窝子的话————把金融产业立为支柱产业,这个决策,错了,如果当初省委常委会不是把金融产业列为支柱产业,就不会出现后面所谓的金融创新,也就不会造成今日的这个局面!”
“我不回避责任。去年的这份会议纪要,我签了字;六月那份放宽监管权限的决议,我也举了手。现在出了事,若只让钱明贵一个死人担责,我们这些活人,晚上能睡得着觉?”
他的这番话说的不少人心里一抽,仿佛看到了钱明贵死不瞑目的样子。
“齐省长说集体决策?”曾国伟冷哼,目光投向涨红了脸的齐全,“可常委会上拍板'特事特办'的是谁?越过金融监管部门直接批复项目的又是谁?\"他转向郭华,对方别开的脸更让他语气加重,“郭省长在动员大会上那句'创新就要打破坛坛罐罐',现在还挂在省金融办的墙上吧?”
“钱明贵有责任。”曾国伟放缓语速,却字字千钧,“但主导战略的、把控方向的、放任风险的主要执行者,难道不该站出来直面问题?”
他忽然苦笑一声,看向其他常委:“同志们,我们都是党员干部,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,还谈什么为人民负责?”
最后,他的目光定格在郭华身上:
“省长,钱明贵的问题要查,但金融产业何以发展至此是什么原因造成的?也要查!”
曾国伟挺直脊背,声音里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:“我提议,针对这次金融产业发生的问题,成立相关调查组进行调查—————所有常委都要配合说明情况——包括我自己。党纪国法面前,没有法不责众,只有责无旁贷。”
嗤.........
郭华倒吸了口凉气。
他没有想到曾国伟会说出这种伤敌1000,自损800的做法。
这人狠起来,连自己都不放过!